BJL(中国)

供水生命线上的守护者:一名党员的红色家书


分类:

集团新闻

作者:

解文龙

来源:

发布时间:

2025-10-10

在嬴城水务沟里水库泵站的阵阵轰鸣声中,党员刘玉峰开始了又一天专注而细致的泵站值守工作。在他的办公桌上,整齐摆放着两件珍贵的物品:一本密密麻麻记录水厂工艺与设备调试的笔记,另一本则是他倾注心血整理编撰的红色传记——《赤诚、坚贞、锋骨》,书中记录的,正是他的祖父、中共莱芜早期领导人刘舜卿的革命事迹。一条奔涌的红色血脉,一股润泽万家的清澈水脉,在这位普通共产党员身上交汇,映照出新时代的忠诚与奉献。

精研工艺守初心 平凡岗位见赤诚

凌晨两点的泵站设备旁,刘玉峰正仔细记录水流水量,认真调试设备。那本笔记里密密麻麻的字迹,是他多年实践凝结的“制水密码”——每一道工序、每一个参数,他都烂熟于心。刻苦钻研、脚踏实地,是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。他始终以党员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,无论是设备维护、水质分析,还是巡管查线,都做得一丝不苟。他热爱钻研,常在夜深人静时反复推敲设备运行逻辑;年轻同事业务不熟,他总是不厌其烦、手把手地教,被大家亲切称为“老大哥”。从新城水厂到沟里水库泵站,他干一行爱一行,持续参与水厂降本增效与技术改革,带领团队从设备运行、水质管控等多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,有助于“分区供水”“按需配药”等措施落地见效,为企业生产经营作出扎实贡献。他将公司当作自己的家,把严谨细致融入每一处细节,让“赤诚”二字在平凡岗位熠熠生辉。

英雄精神铸忠魂 红色基因照前路

刘玉峰的祖父刘舜卿,是莱芜地区中共组织的早期创建者之一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革命形势严峻,1933年6月,在山东党组织遭受重创的危急关头,刘舜卿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在白色恐怖中不畏艰险,建立恢复了一大批党组织,参加了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等多个起义,为创建地方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量人力物力,为革命事业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▲ 刘玉峰(左)出席莱芜县委旧址开馆仪式并向纪念馆赠书

刘玉峰从小聆听祖父的革命故事,“红色后代”的身份对他而言,不是光环,而是沉甸甸的责任。祖父家书中那句“为人民谋幸福”的誓言,早已融入他的血脉。水库清淤,他第一个跳进齐膝深的淤泥,夏日炎炎,他每日巡管查线8小时、步行2万余步,从不言苦。他说:“先辈用鲜血换来今天的红旗飘扬,我们必须守护好群众用水‘生命线’。”

锋骨铮铮续传承 清流滚滚写新篇

《赤诚、坚贞、锋骨》是刘玉峰利用工作之余,历时七年、踏遍故土山河、重访祖父刘舜卿抗日斗争旧地编撰完成的家史与抗战实录。它不仅是刘舜卿同志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,更是莱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敌、不屈不挠的英勇缩影。刘玉峰常说,每一位党员都应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以史为鉴,珍惜和平,让先辈的精神火炬代代相传。

“传承”从不只是一句口号。它可以是深夜里巡查水厂的一束手电光,也可以是流入千家万户的一股清泉。刘玉峰数年如一日对水质数据的精准把控,何尝不是一种新时代的“赤诚”?何尝不是革命者“坚贞”品格的生动体现?祖父那一腔赴汤蹈火的热血,在他身上化作了对供水事业的无限匠心;祖父那副在威逼利诱前不曾弯曲的“锋骨”,铸就了他在技术难题面前永不言弃的坚韧。心中有信仰,肩上有担当,有助于着刘玉峰在平凡的供水岗位上不断前行,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爱国奉献的当代篇章。